close

我從來就不是個樂觀的人。遇到問題的時候,我總是龜龜毛毛、反反覆覆,考慮所有最糟的狀況、計算所有可能的損失,直到最後一刻,才下決定。

 

周圍的人問我,為什麼不樂觀一點。為什麼總是想太多。如果能陽光一點、不用那麼多的擔心。多好。

 

張開眼看看,多少成功的故事,就是在樂觀的狀態下,找到奇蹟。

 

是阿,為什麼我不能像那些成功的人一樣。想得開,樂觀,然後讓一切自然水到渠成呢?

 

我一直認為,心思縝密,是我的優點之一。也是這個特點,讓我可以在一個事件中,不斷地想像各種發展可能的壞情況,然後模擬各種應對,讓最終的結果,永遠落在控制之內。由於經過所有的算計,我的事情,從來沒有意外,也很少驚喜。

 

顯然,這是很累、很無趣的生活。

 

朋友說,我應該不要想太多,放輕鬆,作個樂觀的人。

 

是阿,我驚覺,我的優點,也可能是我的詛咒。人家說樂觀會帶來成功。那我是會把成功拒絕於門外的人嗎?

 

 

我思考了很久,直到最近看到幾個有趣的文章。


一般來說,樂觀意味著『愉快』、『興高采烈』、『人緣很好』、『遇到挫折時,可以很快的恢復』。

樂觀的人不太容易有憂鬱症、壽命較長、往往自認自己很幸運。

樂觀的人對自己很有信心、樂觀的創業家會認為自己是很謹慎的,可以掌控所有情況。

樂觀的特色可塑造許多可能,讓自己比一般人更勇於冒險、他們低估失敗的風險。

所以主動、積極,樂觀讓人變成各個領域的領導者。

 

文章要我們想像一個故事:

幾個樂觀的年輕人,勇敢的離開自己原先的工作。投入資金、做了一連串正確的決策,即使經過幾次的失敗,憑著不屈不撓的精神,最終開發出讓人驚豔的產品,公司從此搖身一變成為最賺錢的企業。

這樣的故事,相當常見。
無名小站、咕狗、蘋果等等 都經歷過這樣的偉大過程。

 

這樣的故事,告訴我們樂觀、積極、不斷地努力、而導致成功。

 

更詳細的敘述還會告訴你,他們的對手,有多麼笨、盲目、緩慢。無論競爭對手多麼龐大,成功的領導者會靠著靈活的手腕、快速的反應,成功切入市場,打敗顢頇的大公司。


當這些公司成為最賺錢的企業之後,優秀的經理人繼續努力著,不斷使公司壯大、壯大、再壯大。直到有一天,又有一間靈活的小公司,用一些靈活的手段、特殊的策略。擠掉這間公司原有的市場,讓大公司開始走向下坡。

 

這些優秀的領導人仍堅持自己的信念,仍然樂觀、仍然努力在崗位上。但是他們變得與他們之前打敗的對手一樣。盲目、自大、緩慢。

 

這樣公司也很常見,諾基亞、惠普都是。事實上,這些公司的特質在數年前、與那些發跡成功的小公司、並沒有什麼不同。

 

該文章想要表達的是,我們的大腦無法接收太複雜的事情。經理人仍然是原來的經理人,只是商業行為太複雜,要做到全面的理解、超出大腦的能力,於是,我們相信故事。

 

我們相信簡化的故事

 

當人的激進主動的行為,產生好得結果,我們稱之為樂觀、積極。當它造成不好得結果,我們稱為自大、無知、魯莽。實際上、只是一個行為的兩面而已。

 

你比別人衝,就是樂觀。

 

但,為什麼樂觀的人,『好像』比較容易成功。

有兩個有趣的解釋:
1. 謹慎的故事,不吸引人
2. 樂觀的人,容易取得他人的資源

 

先說第一點。想像一間公司,做了很多投資,跑很多案子,其中八成都失敗了,但是兩成的案子活過來、並賺取利潤。而這兩成案子的利潤,就足以使公司轉虧為盈。

 

..........聽起來並不怎麼高明。但多數公司,就靠這樣活了下來。很無趣,是吧。

 

如果要讓上面的故事吸引人,我們必須忽略那八成失敗的案子,把故事集中在那兩成的事業上。就像在精采的故事中,我們不提蘋果開發過遊戲機與PDA一樣。

 

 

另一種狀況是,在平實的事件中,我們習慣加入感人的元素,使故事更動聽。

 

洛克斐勒成就他石油帝國的那一年,靠的不是智慧與努力。是毆打競爭對手的司機,讓對手的雇員不敢工作。根本是流氓行徑。這故事,不修飾,不能聽。於是我們加入了勇氣、謀略、堅忍不拔這些元素。故事就得以激勵人心,成為典範。

這段說得太偏激了,想要表達的是,我們歌頌的東西,也許不如我們想像中的重要。

 

第二點,才是我覺得有趣的點。容我詳述一次:

樂觀,讓人容易從別人手中接過資源,因此他們累積的籌碼比別人多。自然容易成功。

 

面對損失時,人類傾向放手一搏,尋求解套方法。

想像一下,你車禍傷了人,和解需要付出80萬。你也可以選擇打官司,贏的話不用賠錢,但輸了之後,你必須要賠兩倍的和解金。你願不願意挑戰這場官司?

樂觀的律師會讓你覺得你的贏面很大,於是你會傾向冒這個險。至於勝訴的實際勝率是多少,這又是另一回事。一個平穩的律師,告訴你勝率是一半一半,大概你就不買帳了。

於是,樂觀的人會不自覺鼓勵周圍的人和他們一起冒更多的風險。事實上,過度冒險總是要付出代價。

公司投資了資金在有風險的案子,就容易賠錢。工程師樂觀的預估案子,就會讓案子超時、失敗。偏偏遇到問題時,我們希望樂觀的人,能給我們奇蹟。於是我們很少選擇認賠殺出。

一個專案掛了,爛攤子總有人收,要直接結束案子有多難堪,這時,只要有一個樂觀的人,我們就願意相信他,給他資金,期望他讓專案起死回生。讓過去的努力有所意義。

面對有風險的官司,我們傾向相信一個樂觀的律師,讓他去打一個實際勝率低得多的戰。

悲慘的結果是可預期的,但我們總相信奇蹟,相信樂觀的人、相信有他的方法。於是,公共工程總是在延宕、然後追加預算。而樂觀的精神,就在這錯誤的決策下,不斷發芽、長大。哪天贏了,樂觀就可與成功一起開花結果。悲慘的那一面,被隱藏起來了。

 

 

樂觀是一種態度,與實際能力無關。

事情的成敗與能力有關,但往往與樂觀無關。

能力不好而盲目樂觀的人,很快就可以得到教訓。

愛賭博的人,往往認為自己是上帝之子,終有一天能夠受到眷顧。如果他們有能力意識到自己的勝率,就不會成為一個賭徒。

成為賭徒的原因就在於他們錯估了勝率,低估了的風險,誇大成功的機會。輕忽風險的後果是很嚴重的,於是他們往往只有一個下場,就是輸光最後一分錢。

 

 

樂觀的好處在於,當你能力不錯時,你比一般人更容易得到機會。

驗證這說法很容易。既然樂觀的報酬,來自別人的資本,你必須在容易取得別人資源的情形下,才能維持樂觀。

這解釋了為什麼樂觀的人往往家境不錯。因為不錯的家境,才能支撐樂觀的代價。而家境不好的小孩,我們容易觀察到『積極』、『謹慎』、『主動』的特質,但很少看到『樂觀』這個特質。因為『積極』、『謹慎』、『主動』,可以爭取到資源,但『樂觀』有可能丟掉資源。於是家境中下的小孩偏向『務實』多於『樂觀』。

 

輕微的樂觀,是好的。過度的樂觀,是不必要的。

過度的樂觀,讓人面對不必要的風險。

想通了這點,我對自己的謹慎還蠻自豪的。我不想面對太多風險,我花時間花力氣,想像可能的悲劇,把所有傷害減到最低,這是一種天賦。

這天賦,是一種能力,與樂觀無關。

 

樂觀是一種態度,讓你取得機會,但不幫你提升勝率。

 

捫心自問,我是積極的人嗎?   是的。

捫心自問,我是緊抓機會的人嗎?   是的。

是的,我是有自信的人,我不該為自己沒有『特別樂觀』而擔心。

朋友關心我,是希望我快樂。

我需要變快樂,但我不需要變得特別樂觀。

這就是我,從不過度樂觀的我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pmedarren 的頭像
    pmedarren

    請你和我一起堅強

    pmedarr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